中藥不宜隨便加糖
雖說良藥苦口利于病,但是中藥有時候真的苦得難以忍受,那是否可以在中藥里加一些糖,或者喝完中藥吃顆糖?
中藥
中藥為何不宜加糖
在每個方劑中,組成的藥物藥味皆有“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”的不同,藥性也有“寒、熱、溫、涼”的差異。而糖類也具有一定的藥性及療效,糖能潤肺和中、補脾緩肝,可用來治療肺燥咳嗽、口干舌燥、中焦虛、胃痛等病證,因此中醫(yī)也把糖類作為一味中藥,不宜隨便使用。此外,它在臨床使用中也有所禁忌。
首先,多食糖會助熱。如果病人有腹脹中滿、舌苔厚膩等濕熱內(nèi)停的癥候時,一般嚴禁加糖,以避免不良反應,有痰者也不宜服用。
其次,白糖性涼、紅糖性溫。如果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,或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,都會減弱藥性,阻礙藥效的充分吸收,影響療效。
再次,中藥的化學成分比較復雜。糖類特別是紅糖,含有較多的鐵、鈣等元素,中藥中的蛋白質(zhì)和鞣質(zhì)等成分可與之結(jié)合,發(fā)生化學反應,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,繼而產(chǎn)生渾濁、沉淀,不僅影響藥效,而且危害健康。
剛喝完中藥吃糖會影響藥效嗎
答案是,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藥效。
但吃糖能減慢胃里內(nèi)容物的排出速度,抑制藥物的吸收,使糖皮質(zhì)激素、磺胺類抗生素等藥的效果發(fā)揮延遲。中藥的苦味成分一般有清熱解毒、健胃、助消化、抗菌等作用。健胃散、龍膽大黃合劑等健胃中藥的苦味能刺激消化腺分泌,從而起到增進食欲、幫助消化的作用,吃藥后再吃甜食可能影響此效果。服用治療濕熱疾病的苦味藥(如治療大便不通的大黃清胃丸)時,吃甜食容易留住病邪。
還有些疾病的病人,喝完中藥后不宜吃糖,如咳嗽病人、糖尿病病人、腸胃炎病人等。
中醫(yī)認為藥食同源,糖也是一味藥物,如果在服藥后吃糖,可能對之前吃的藥產(chǎn)生影響。加糖還可影響某些藥物有效成分的發(fā)揮和吸收。例如,紅糖中含有鐵和鈣等成分,容易與中藥的一些成分發(fā)生相互作用,影響治療效果;在退熱中藥中加糖,可能減弱其清熱效果。為了減小對藥物的影響,最好服藥兩小時后再吃甜食。
既然不能選擇糖,那怎么緩解苦味?
1.涼水漱
口喝藥后馬上用涼水漱口,也可以減輕苦味。最好再喝上半杯溫開水,既能暖胃,又有利于藥物的吸收。
2.放涼
37攝氏度時舌頭的味覺最敏感,隨著食物溫度的降低,味覺會逐漸減弱。因此,第一步就是在室溫下把藥湯放涼至25攝氏度左右。但要注意,藥湯太涼會傷及脾胃。
3.用吸管
舌頭感受苦味的味蕾主要在舌根中部,用粗吸管喝藥能讓藥物盡量避免接觸舌頭。